在桂城街道同心社区,一场关乎数万居民健康的蚊媒传染病攻坚战,正以高质量精准入户为支点,撬动起整个社区的防控力量。面对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来袭第一资本,同心社区正积极探索一套数据赋能、网格为支撑、多元力量协同的精准防控打法,为桂城城市社区的公共卫生治理提供新思路。
第一资本网格赋能落实责任主体
同心社区位于桂城千灯湖中央活力区,面积1.7平方公里,管理人口超5万。其中,常住人口超2万,户籍人口超1万,还有着超1.4万户商品房与公寓,以及5大商业体。精准入户的落地,离不开一张细密坚实的组织之网。
据同心社区示意图所示,社区涵盖住宅小区、商业体、写字楼、公寓、学校等主体。立足实际,社区还制作了蚊媒传染病防控网格分布图,以及网格划分情况表。据介绍,同心社区将辖区科学划分为5个网格,每个网格由社区干部担任组长,责任明确到每个人。
网格内,力量配置与运行机制同样体现着精准思维。“你好,我们是社区工作人员,来宣传和检查基孔肯雅热防控要点……”连日来,同心社区党委委员刘伟伟与同网格内的其他党员、社区工作人员、物业人员、志愿者一起,下沉到滨江一号片区。从上午9时至晚上10时,尽快排查、尽快清理、尽快消杀,尽快处理出现的每一个问题。
其他网格的工作人员亦是如此。各跟进人员被“固定到格”,每日上午9时前,每个网格内的工作人员需分组完成外环境巡查,发现问题即时整改或将问题反馈给相应的公司主体,在上午10时前需完成大环境的巡视与清理。
而在上午10时后,根据各个组别的“重点户”第一资本,网格员则需作相应的应对措施。如入户倾倒绿植花盆积水,清理小区内停车场、架空层等“隐秘角落”的杂物与积水等。
责任与力量的网格化,确保了“精准入户”的要求能穿透最后一米,触达每一户潜在的风险点。“一开始很多居民不理解,不配合社区工作。经过我们‘苦口婆心’地拉近距离和知识科普,加上‘创熟’的基础,不少居民就慢慢主动配合防疫工作。”刘伟伟说。
数据驱动提高入户效率
庞大居住版图,使“入户难”曾如一道厚重的壁垒横亘在防控人员面前。加之部分居民的不理解与不配合,让“入户全覆盖”曾成为社区工作者心中难以企及的目标。
如何破题?鉴于公寓内的居住群体以年轻人居多,同心社区读懂年轻人不希望被打扰的需求,设计了二维码线上沟通和预约,为每一栋公寓生成专属二维码,将物理空间的“门”转化为虚拟空间的“入口”。
“若是室内有种植绿植的业主,程序将需要业主填写预约上门的时间,供工作人员分时段进行入户调查;若是填写‘无种植绿植’选项的业主,程序则需要他们上传2至3张涵盖客厅、阳台、洗手间等场所环境的照片。”同心社区党委书记叶瑞仪介绍,识别二维码后第一资本,不仅有调查情况的问卷说明,更有社区希望收集的公寓地址、人员构成、发热症状、室内绿植状况等关键信息。
社区通过动员公寓业主扫码填报,鼓励业主先自行进行居住环境的自查自纠。叶瑞仪表示,工作人员每日将问卷信息导出、排序,识别出有种植绿植、有发热症状的“高风险住户”优先安排入户检查,而无种植绿植的“放心户”则可以稍缓一段时间再进行入户,“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,还能精准入户避免骚扰居民。”
多元协同撬动治理合力
在桂城,如同心这样的城市社区,正不断探索推进精准入户的策略,立足于撬动并协同多元社会力量,形成治理合力。
我们可以发现,党员志愿者化身先锋队。党员志愿者或参与排班接龙,维系小区外围环境;或在公园水体等蚊虫孳生黑点,连同相关部门、企业力量定期清理垃圾、投放灭蚊蚴剂。党员的红马甲,成为扫楼、清积水行动中最醒目的治理力量。
作为城市社区中“特别”的角色,物业管家也逐步成为抗疫的协同力量。如在京华广场,同心社区网格员在物业管家的带领下,敲门与业主进行情况沟通与解释,号召每位业主配合清积水、灭蚊媒的工作;在收集信息的二维码需推广落地时,公寓管家将信息有效传递至各栋居民群……从小区管理者转变为治理伙伴,物业管家直接触达居民的优势被不断发挥。
“看到党员干部和其他工作人员在防疫工作中早晚都在加班,十分辛苦,我就向熟悉的居民介绍防疫工作,劝说大家配合,自觉清理积水。”多次看到网格员在社区忙碌的身影,滨江一号街坊会副会长邓叔自发行动起来,向邻里耐心解释防疫工作,劝导居民配合清理积水。
充分发挥“熟人”优势的小区街坊会,在居民间开展基于信任的柔性沟通,为社区进一步提高精准入户效率创造了理解与支持氛围。
通过党员先锋示范、数字化工具提升居民参与便利性、社会组织发挥情感纽带作用等方式,在防疫过程中,桂城的城市社区正不断争取居民理解、信任与主动参与,凝聚起群防群控强大合力。
来源:南海融媒(记者:何燕慧)
编辑:佛山新闻网 游小彤、李颖薇
金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